旷惠民持续25年记录岜沙蜕变摄氏20

4月25日,新浪图片“摄氏”年度摄影师大典落幕,旷惠民获得年度纪实摄影师大奖,奖金5万元。

获奖作品:《岜沙纪-》

中国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像一片绿叶静静的卧在崇山峻岭深处。自年起,摄影师用25年时间持续记录当地变迁。是守护还是遗弃,是传承还是发展,作品呈现出岜沙人真实的生活和矛盾的世界。

年10月金秋,岜沙汉子吴老里从苗岭步行8公里到贵州省从江县集贸市场出售柴火。他赤着双脚,身穿黑色土布衣服,宽大的直筒裤,头部四周剃光头发,顶部挽着发髻,犹如远古而来。那时岜沙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到县城里出售柴火。回家时再买些食盐等生活必需品。

从年开始,吴老里经常与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湖南、江西等地山区参加电网改造搬运立塔工作。多年繁重的体力劳动给他留下了许多伤痕。年4月,他拖着久病未愈的身体回到岜沙,重新在望江山坡梯田里播种糯禾。

年9月,王家寨的王金响(左前一)和王你早(右前一)在岜沙小学上二年级。那时岜沙苗寨生活艰苦,孩子们没有去过从江县城。每当寨子里有活动聚餐,他们就会跟着大人围在铁锅旁等待分发食品。

年2月,他俩已经是21岁的小伙子,先后到过湖南、浙江等地打工。生活条件改善了以后很多家里安装了卫星电视。村里的青年人从山坡上劳动回来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收看各种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时事新闻。年夏天,王金响(右图左二)一人在山上伐木时意外身亡。

年2月,滚道响的父亲请来师傅给他做年满16岁的“成人仪式”(苗语叫“达给”)。寨老用镰刀将他的头顶周围头发剃掉,留下顶上一小撮头发挽成发髻。古老的仪式引来了众多小伙伴。岜沙少年要经过这种成人仪式后才能参加“闹姑娘和情歌对唱”等社交活动。

年8月,滚道响经常出去打工再没有保留“鬏鬏”发型。年5月,他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桌球室,全家年经济收入有4千多元。年10月,滚道响第二个儿子已经满月。如今他在从江县城工地上运送建筑材料。

年11月,三十岁的吴格丢身材高大魁梧,他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家里一年收入不到元。女儿吴叶格看见陌生人后害羞的躲了起来。吴格丢在岜沙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年他被一家电影公司看中在《我是特种兵》电影中担任过配角演员,先后到南京等地参加外景拍摄。

年10月,女儿吴叶格从海南打工回来,她是岜沙首批脱掉苗族传统服装穿上汉装的女子。回家后她到县里报名参加了文化补习班。年她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与湖北籍男友结为伉俪定居在湖北襄阳。年底,吴叶格带着6岁的女儿龚奥悦回到岜沙老家看望父母。吴格丢说:“这些年修好了二栋楼,四个孩子也成家立业,孩子们在外地工作家里经济条件好多了,可是我也变老了,身体不中用了”。

以下为新浪图片对旷惠民的采访,他说,“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岜沙也不例外。它从一个贫困、偏僻的苗寨逐渐发展成了中国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我有缘看见它的蜕变,作为摄影师有责任记录下这些变化。”

1.谈谈《岜沙纪》这组作品吧,为什么选择岜沙来创作?

旷惠民:《岜沙纪》取材于贵州省从江县都柳江边的一个苗寨。那是年秋天,我跟朋友去贵州拍照,汽车在颠簸的土路上抛锚。下车,晨雾中看见很多男人坐在古树下抽烟,他们身穿蓝色土布衫,大大的裤脚,装束像清朝人。岜沙就这样与我相遇。

我被那里美丽的山寨、纯朴的民风、古老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宁静原始的村庄。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岜沙也不例外。它从一个贫困、偏僻的苗寨逐渐发展成了中国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我有缘看见它的蜕变,作为摄影师有责任记录下这些变化。我拍摄的这批作品也逐渐在纪实摄影、人类学和社会经济学等方面凸现价值。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工作的原因。

2.其实拍摄岜沙的人也挺多的,但很少有人坚持拍摄25年。这种长时间的跨度对比是你刚开始就想到要这样做吗?

旷惠民:25年来,我先后去了40多次岜沙。年9月,我从老照片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老人、青年人、孩子的照片,编辑成册放在摄影包里。后来我每次去都会找当地人看这本影集,寻找以前拍摄过的人物。开始时寻找很困难,但每当找到一位拍摄过的对象,把老照片送给他们时总能看见他们开心的笑脸。经过反复与拍摄对象接触和沟通,我开始了新旧对比拍摄。年以后,岜沙人开始外出打工,有些拍摄对象只能在春节相遇,我这十年的春节都是在岜沙度过的。

3.这些被摄者是特意选择的吗?

旷惠民:在开始拍摄时没有太多考虑和选择,一切随缘。看见什么人和事觉得有意思就拍下来。那个年代摄影是件奢侈的事,去一次带十多个胶卷,每拍一张都特别谨慎。遗憾的是当时拍摄的数量不多,有些在搬家中丢失了或霉变不能用了。随着拍摄的深入,到年以后我开始有目的、分阶段选择拍摄对象,工作渐渐有了目标和方向。我把拍摄对象与季节、环境、经济、观念、村庄、公路、服饰、家庭、用具、食品等重要视觉元素关联起来。

4.拍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经历?

旷惠民:年春节我到岜沙,那时当地人对外人还不太亲近。一天晚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主动找我交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问我可以带他出去打工吗。从那一刻,我就感觉到岜沙人的思想发生着变化。年我再看见他,他已经结婚成家,有了一个四岁的孩子。我问他这些年在外面的感受是什么,他说,自己没文化干的都是繁重体力活,将来一定让孩子多读点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5.多年拍摄,有没有对自己否定或者说迷失过?

旷惠民:年以前,我每次去岜沙回来总把冲洗好的小图给摄影圈的朋友看,大家认为这“太生活化了”,与当时流行的沙龙摄影相差太远。我的作品在当时不可能获奖,也没有机会展出,心里多少有些忧虑。后来有一段时间,我看见有些人的观念作品被国外机构收藏,邀请到美国展览,心里多少有些懊恼,也有人认为我应该换个观念去拍摄市场认可的新题材,但是我不甘心放弃自己的项目,于是继续前行。

6.长期报道更像是“苦行僧”,要在不断摸索中坚持。你觉得摄影师的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

旷惠民:我立足用朴实的影像作品来记录岜沙发生的巨变。摄影是看似简单其实又比较复杂的工作,用影像把你对一个地区的认识、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是对摄影师的挑战。用影像系统拍摄、认真观察、有见解地表达个人的感悟,去真实地记录历史,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有创新精神等,我认为都是有价值的。评价一部摄影作品和一位摄影师的价值不能用简单的获奖和金钱来衡量,时间和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7.就《岜沙纪》来说,对于信息的摄取和筛选等,可以谈谈经验吗?

旷惠民:纪实摄影要求拍摄者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摄影师对主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zhiwanbao.com/fzwbfz/11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